热搜: 乐发IV彩票购彩中心必赚方案
中新网北京12月10日电(黄钰涵 钱姣姣 杨丽)当看到精致的中国古建筑时,来自马拉维共和国的伊诺眼中闪烁着光彩。这位喜欢建筑的马拉维男孩,如今正在北京交通大学攻读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,他希望未来可以通过自己所学,帮助家乡马拉维实现城市化。
2016年的一封录取通知书,让17岁的伊诺告别了家乡,只身一人来到中国求学。在中国学习生活了6年,说着流利中文的伊诺在镜头前笑得有些腼腆,“虽然用了中文这么多年,但我说中文还没有那么好。”
谈及来中国留学的契机,伊诺表示这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相关。据伊诺介绍,在马拉维,有许多与土木工程相关的政府项目,比如大学楼、运动场、政府楼等,都是与中国合作建设的,“如果我想学习土木工程专业,还是去中国学习会有更好的效果。”
在伊诺来中国之前,他的妈妈并不太放心,自己的孩子将前往一个陌生的国家,没有家人陪伴。“来到中国之后,发现中国是一个非常安全的国家,中国人非常热情,中国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”,伊诺说道。在中国,伊诺发现上课、学习以及工作的方式,都与马拉维不太一样,“在学习方面,也学到了什么叫真正的努力学习”,伊诺笑着说,“要特别努力。”
长春、哈尔滨、香格里拉、广州……回忆自己在中国的足迹,伊诺如数家珍。在哈尔滨读本科时,伊诺曾专门前往北京旅行,还去爬了长城,“如果来到中国,必须得去长城。”在走过的这些城市中,伊诺对云南香格里拉的印象比较深刻,巴拉格宗和普达措国家公园的美景更是令他称赞不已。
作为一个喜欢听故事、看故事、讲故事的人,伊诺对中国的古建筑十分感兴趣。中国古人为何如此布置房间?这些古建筑为何是榫卯结构的?在伊诺看来,通过中国古建筑,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故事。“建筑不仅仅是一座楼,它还是一个博物馆。”
伊诺的家乡马拉维位于非洲东南部,被人们誉为“非洲温暖之心”,“这里的人非常热情”,伊诺介绍道。在去年,中国与马拉维签署了共建“一带一路”谅解备忘录。对此,伊诺也有所关注。在他看来,虽然其间只有短短一年,但作为一个普通人,他已经看到了马拉维的变化。
“我们国家有一个愿景,(其中)有三大支柱,其中一个就是城市化。如果说到城市化,就离不开工程学”,伊诺说。展望未来,伊诺希望自己在职业方面能够帮助自己的国家,实现城市化的梦想。对于自己的生活,伊诺表示未来可能会充满“不固定”,“今天的梦想可能和明天的梦想会不太一样,我会有一个比较期待的态度去面对未来。”(完)
中新网北京12月10日电(张钰惠)近年来,随着高校扩招硕士研究生,住宿资源紧张的问题愈加凸显。为学生提供宿舍,不再是高校的既定规则。“不予安排住宿”,高校的官宣合理吗?
资料图:几位考研学生在南昌大学教学楼的公共空间复习备考。刘力鑫 摄
多所高校明确不予安排住宿
中新网梳理发现,近年来,多所高校在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,不为部分研究生提供住宿。例如,厦门大学在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,被录取为非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(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、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硕士研究生除外),学校不予安排住宿。
其中,部分高校明确不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提供住宿。例如,北京大学2024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(校本部)明确,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不安排住宿。南京大学明确,2024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学校不提供校内住宿,学生需自行安排住宿,学校给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适当的交通补贴。早在2019年,复旦大学就明确不为专硕生提供校内住宿,会协同相关院系努力拓展校外住宿资源,协助全日制学生以社会化方式解决住宿需求。
也有部分高校对全日制硕士生实行自愿申请制。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住宿实行自愿申请制,学校根据现有的宿舍资源,在一定范围内提供房源给新生选择。
资料图:几位考研学生在南昌大学教学楼的天桥上复习备考。刘力鑫 摄
学生:高校的学术成就是选择关键
在江苏某高校专硕就读的小姜告诉中新网,考上研究生之前,她给自己定下的租房预算是1200-1500元,最后,她在距离学校10分钟通勤时间的地方,租到了月租1300元的房子。
“报考的时候,我也考虑过住宿的问题,但因为学校的学术成就和地位很高,我非常向往它的光环,所以可以忽略这一点。”小姜提到,自己在报考时也与家长沟通过,他们一致认为只要能考上,在外租房也是可以的。
在读期间,小姜每个月可以领到200元的交通补助,这笔交通补助是为专硕生提供的,虽然不能抵消租金,但能够缓解她在学生时期的经济压力。
相比于小姜,在北京某高校就读的小王承担着更大的经济压力。对于普通家庭的她来说,在学校附近和室友合租一间月租超5000元的主卧,负担比较大。小王表示,自己拿学校“无可奈何”,学校的光环足以让她支付这笔费用。
“这可能是一个大趋势。”小姜认为。
资料图:众多考研学生在南昌大学图书馆的自习室内复习备考。刘力鑫 摄
针对多所高校宣布不予安排住宿的现象,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,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。一方面,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,住宿资源有限的问题显现;另一方面,硕士生作为成年人,高校不为其提供住宿的风险相对较低,因而会选择让硕士生自行安排住宿。
储朝晖表示,从国际上来看,多数国家的高校不为硕士生提供住宿,甚至一些国家的高校不为本科生提供住宿,同时,一些高校会为学生提供相对稳定的房源。
“从高校本身的功能来说,我认为,学校不为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提供住宿属于正常情况。”储朝晖认为,提供住宿是高校的辅助功能,在过去的计划体制下,高校为管理更加有效而提供住宿,而从高校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,不提供住宿应该属于一种常态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