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搜: 乐发IV彩票购彩中心平台
人民网北京12月9日电 (记者李栋)受较强冷空气影响,近期,我国中东部大部将出现两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,对此农业农村部紧急部署防范工作,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立足抗灾夺丰收,主动作为,科学应对,确保冬季农业生产发展稳定。
据气象预报,12月9日-11日、14日-17日,中东部大部将出现两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,并伴有持续降温,最低气温0℃线将南压到湖北中部至苏皖北部一带,华北、黄淮、东北中南部、西北东部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,局地大到暴雪,华北黄淮强降雪落区重叠,降雪量有一定极端性,将给冬季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稳价保供带来不利影响。
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要通过强化责任落实、加强监测预警、抓好产销衔接等多方面措施,确保冬季农业生产发展。
强化责任落实。此次天气过程覆盖范围广、降温幅度大、局地雨雪量大,可能造成部分旺长、晚播弱苗冬小麦和冬油菜受冻,局部老旧设施大棚受损,设施蔬菜、幼仔畜、水产品生长受到影响,鲜活农产品运输受阻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务必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,加强组织领导,强化责任担当,紧盯可能出现的灾害,分区分类施策,精准精细指导,切实减轻灾害影响。
加强监测预警。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及时与水利、应急管理、气象等部门沟通会商,分析研判雨雪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,提出防范的具体措施。通过广播、电视、手机短信、微信等多种方式,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和应对措施通知到生产主体,主动避灾、科学防灾。强化灾情监测调度,及早发现、准确评估,及时报送灾情信息和抗灾工作进展。
科学有效应对。组织专家制定完善科学防冻抗寒技术方案,根据需要派出工作组和专家小分队,深入生产一线指导落实防寒抗冻措施。北方地区要加强冬小麦分类管理,对旺长、整地质量差的田块及时机械镇压,晚播弱苗要分级分类冬灌,缓冲降温影响。
抓好产销衔接。密切关注市场动态,及时发布供求信息,指导农民适时采收成熟农产品,保障市场供应。对于存在滞销卖难风险的蔬菜品种,做好产销对接服务,确保收得上、存得住、销得出。
“对于可能因降雪导致运输受阻地区,要适当增加‘菜篮子’产品储备品种、数量,大中城市完善应急保供生产、运销主体名录,提前做好供需对接、运力储备,制定应急通行办法、设计应急运输线路等,做好速生叶菜、芽苗菜等短生育期蔬菜种子调剂调运,提早安排应急保供蔬菜生产,确保蔬菜稳定供应。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,畅通‘绿色通道’,确保蔬菜等鲜活农产品不断档不脱销,确保农产品市场价格基本平稳。”该负责人说。
中新网广州12月10日电 (记者 蔡敏婕)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9日在广州发布《数聚湾区智汇未来——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》(下称:报告)。该报告指出,大湾区数字经济具备了集群式创新的核心要素和条件。
普华永道发布《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》。蔡敏婕 摄
第二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暨数字湾区发展论坛正在广州举行。普华永道在当天下午举行的数字湾区发展论坛上发布报告。
数字经济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基础深厚,其中,广东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6.4万亿元人民币,连续六年位于全国首位。随着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作为大湾区数字经济的新引擎按下了“加速键”,新一轮科技浪潮和新型工业化将更大范围、更深层次席卷大湾区,创新技术与创新集群不断涌现与扩散。
普华永道中国区域经济及南部市场主管合伙人张立钧表示,对标世界三大国际性湾区,粤港澳大湾区优势明显,空间范围更大、产业领域更宽,集中了人才、资本、技术等创新要素资源。
报告数据显示,在广东58039家优质企业中,深圳的优质企业最多,有27598家,占总数的47.5%;其次是广州,优质企业15740家,仅为深圳的57%,但在智能网联汽车、数字创意赛道的企业数量最多,而东莞、佛山、中山等城市则在高端装备智造、智能家电、智能机器人等赛道涌现一批优质企业。
香港数字经济规模超千亿港元,优势产业是金融科技和生物科技。澳门数字经济处于发展初期,数字文旅是其最重要的业态。
报告指出,数字技术正重构大湾区的产业生态,产业赛道越来越细分,并且长期存在多元角色互动:即政府、链主企业、上下游生态企业、产业载体、产业资本以及服务机构,已形成一个产业发展的全生态结构。
报告指出,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对标世界三大国际性湾区的创新探索,同样具备特色发展路径。在科技创新方面,广深港科技走廊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创新指数集群第二位,广东有国家“双一流”高校9所,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位居全国第一,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粤港澳联合实验室超过50个;香港有五所大学进入世界大学排名Top50。粤港澳大湾区积聚了世界500强企业25家,超过了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,但企业利润与其他湾区仍有差距。
报告认为,粤港澳大湾区兼具了旧金山的科创要素,但需进一步提升培育企业规模和产值提升,同时香港和深圳也具备了纽约湾区的金融要素,再叠加看齐东京湾区的珠三角先进制造集群,大湾区数字经济具备了集群式创新的核心要素和条件。
数字经济时代是数据的时代。报告指出,当前数字湾区的障碍在于跨境数据要素流通,这是最近出台的《“数字湾区”建设三年行动方案》中最强调需要突破的。
张立钧强调,数据畅通流动是数字湾区建设的基础,建议大湾区要借助河套合作区积极开发利用和管理数据资源,完善粤港澳三地数据跨境流动规则,尤其是借助河套合作区探索“数据特区”试点,实现深港跨境数据合法流通。(完)